日本大乳高潮视频在线观看,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精品不卡,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信息中心

大卡車、水泵、沖鋒舟準備了 很多人卻來不及帶件換洗衣服(圖)
10月9日,受臺風“菲特”影響,暴雨過后,余姚市內澇嚴重,70%以上城區受淹,主城區城市交通癱瘓。圖為余姚鳳山街道,社區干部涉水將居民轉移到安全地帶記者
  10月9日,受臺風“菲特”影響,暴雨過后,余姚市內澇嚴重,70%以上城區受淹,主城區城市交通癱瘓。圖為余姚鳳山街道,社區干部涉水將居民轉移到安全地帶記者 高遠 攝

  徐立敏是寧波工商局企業監管處處長。昨天,他帶著腰托,回單位上班了。

  “這次余姚抗臺救災,他一直堅持在一線,打著腰托也要和我們搶活干。”一位姓毛的同事這樣曝料。

  徐立敏是寧波緊急支援余姚救災19個工作組的組員之一。15日晚上起,根據當地需要,部分組員結束任務返回工作崗位,還有部分組員留在余姚參加接下來的對口幫扶。

  昨天下午,記者在寧波市委組織部的視頻會議室里,聽到這些機關干部在過去幾天里化身硬漢、馳援余姚的小故事。

  10月8日晚7時,余姚市21個鄉鎮(街道)全部受災,受災人口超過80萬;

  10月9日上午10時許,余姚城區70%以上地區被淹,交通基本癱瘓,山區公路交通全部中斷;

  10月10日上午11時,余姚高速班線全部停運,汛期依舊延續……

  災情就是命令!10月10日上午,寧波市委、市政府發出緊急部署,從受災相對較輕的縣(市、區)和市直單位抽調人員組成19個支援幫扶工作組,趕赴余姚一線救災。

  通知發出時,已是上午10點左右。

  火速集結。

  在寧海,從優秀中青年干部中抽調的30余名救援干部當天10:30就緊急集合,不到3小時就趕到余姚。截至當日下午3時,全市19支救援組、首批620名抽調干部全部抵達余姚災區。

  不給當地添麻煩,是大家共同的念頭。大卡車、水泵、沖鋒舟準備了,可是,很多人卻來不及回家,帶件換洗衣服。

  19支救援組的絕大部分救援隊員只穿一套衣服來救援。幾天時間里,水里來水里去,衣服早早就濕透了。晚上,睡覺的地方是學校會議室或是大巴,匆忙脫下衣服來晾下。第二天,只能穿上濕答答的衣褲。

  “真沒想到,這么多隊伍一下子說來就來了!”余姚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黃紅珍深有感觸地說。隨著救援工作的深入開展,各救援組的人員不斷增加,救援隊伍不斷壯大。

  一件怎么都干不了的襯衣

  一艘誰都不肯坐的沖鋒舟

  “各個救援組都帶去了沖鋒舟。可是,在現場,大家都不肯坐。”寧波市委組織部隨工作組前往余姚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樣一個細節。

  采訪中,記者在象山縣救援組聽到了這樣一個故事。

  10日下午,一到救援地余姚市鳳山街道,象山縣救援組就將隊伍分成3組投入工作,把物資送到舜南社區受困居民家中。

  當時,積水還齊腰深,水面上漂浮著很多垃圾,大家對地形也不熟悉。

  本來,可以輕松些—人和物資都搭乘沖鋒舟和皮劃艇上,能少受很多苦。

  可是,沒有一個人愿意坐上去。

  大家都有自己的理由:“放東西吧,這樣能多搬點東西進去”;“其他地方更需要沖鋒舟,還是先救援”;“我怎么能坐,給更有需要的人。”

  于是,大家把礦泉水扛在肩頭,蹚著齊腰深的水,一步步往前走。就這樣,用了6個多小時,隊員們先后來到了300多戶受困家庭,送去10多噸救災物資,成功營救轉移20多人。

  晚上9點多,大家啃了點自己帶來的面包和餅干,以為可以休息下了。這時,消息又來了—駐地缺人手卸物資。

  “出發!”直到11日凌晨1點多,6批次共計70余噸物資才裝卸完畢。

  舜南小學的教室是臨時休息地,累了一天,沒熱水,不能洗澡,沒衣服換。不知道誰開口說了句:“我們這才過一天,余姚的老百姓困了這么多天,真是吃苦頭了。”

  凌晨4時,救援組又分成4組,聯合當地公安、志愿者趕赴勝一村、季衛橋社區等受災區域進行救援,一直忙到晚上7時。當天共派發救災物資20余噸,受益群眾上萬人次。

  這是象山縣救援組到余姚災區的工作情景,也是其余18支救援隊伍奮戰災區一線的真實寫照。

  一份最熱乎的點心

  徐建岳是寧海縣救援組的隊員。

  他說,這次在余姚,他還吃到了一份最熱乎的點心,讓心里都跟著暖洋洋的。

  原來,10月11日凌晨2點多,徐建岳和同伴們在蘭江街道一小區實施抽水作業。

  水很涼,肚子很餓。這時,小區里一對大爺大媽送來了一份點心。

  “這么晚你們還在為我們抽水,聽到水泵的聲音,我們心里踏實多了。你們干部做的,我們老百姓都看著的。”老人說得很樸實。

  陸埠鎮胡界村的村民講起了一個細節—領救援物資的時候,竟然發現東錢湖救援組的一個隊員是跪在地上發物資的。原來,連著幾天勞累過度,腰部疼痛難忍。他實在痛了,就跪著“休息”一下,舒服點了,再站起來發。

  徐立敏的腰也是在救災中受傷的。

  10月13日上午,他和隊友們在緊急清掃東園新村門口沿江的一條道路。除了淤泥、垃圾,路上還橫七豎八地躺著不少沙包,泡過水的沙包,一個有百來斤。他默默地背走一個,又背一個,最后,把腰扭傷了。當時就疼得不行,隊友勸他休息下,他卻說:“沙包我搬不動了,掃地、清淤泥不成問題。”由于實在疼痛難忍,第二天,他只得去打了個腰托,很快又回來了。

  徐立敏的同事說:“其實,他父母家就在余姚,也進了水,家人多次催他回家看看。可是,這么多天,他愣是一次也沒回去過。”


  當時垃圾有多少呢?寧海救援組做過一個統計,一天時間里,全組人清掃了10卡車。

  連日來,救援隊員們在災區充當了裝卸工、搬運工、環衛工,甚至還充當了調解員,安撫群眾情緒、協調利益矛盾。

  昨天,記者了解到,救援已接近尾聲,幫扶才剛剛起步。市委辦、市府辦聯合下發《寧波市對口幫扶余姚市重點受災鄉鎮(街道)災后重建工作方案》,慈溪等7個縣(市、區)和寧波保稅區等4個園區對口幫扶余姚11個重點受災鄉鎮(街道)的災后重建工作已經展開。

  通訊員 勇祖軒